《我要準時下班》劇照(配圖來源:新京報)
《坡道上的家》劇照(配圖來源:新京報)
為什麼日本現實主義題材劇喜歡女性的視角?
從《我要準時下班》到《坡道上的家》,兩部日劇自播出後便好評不斷,尤其其中涉及的現實問題,在中國也引發共鳴。前者將加班文化直白真實地刻畫出來,並以堅持準時下班的女主反襯加班的深重積弊。而《坡道上的家》則直陳育兒之難,演繹了一段當代主婦們的絕望群像故事。
從《不結婚》(2012)到《晝顏》(2014),再到《問題餐廳》(2015)、《逃避可恥但有用》(2016)和《東京女子圖鑑》(2017),日本對這種題材的敏感度捕捉十分在行。追根溯源,這些現實主義題材很大程度來自日本社會的壓力,以及日本家庭的傳統。在日本,男人優先是公民,然後才是丈夫;而女人,往往只是妻子。儘管現在相比當年,已經不再是絕對主義的“主婦”模式,日本社會已然接受並認可女人去工作上班,可在一個家庭裡,她還是要優先分擔身為妻子、身為母親的職責。在工作上被加班桎梏,好容易下班了又要為家務忙碌,這是日本女性目前的現狀。
所以,在內容創作上,日劇一直有在為女性的主題而努力。可與我們普遍認識的女性主角電視劇不同的是,這些現實主義日劇往往都是先有社會議題,點出社會通病的痛點,繼而再去講故事。而設立女主角,要么她是這個病態問題的承受者,要么就是以女性視角來講述,側重加深女性在平權社會裡的影響力與重要性。
除卻《坡道上的家》這種直面當下主婦們在不公正待遇下絕望的劇,還有甚多積極樂觀的治愈係日劇,以另一種角度剖開女性的不易。這些劇作的成功都沒有大女主的一人頂天之感,相反,它們的亮點在於群像戲里女主的自發魅力。不管是什麼主題的日劇,你會發現,你被打動的是人物在劇情裡經歷的故事,而不僅僅是角色。人物與故事,沒有誰比誰重要,而是平衡下的相輔相成。
當今社會,人們的焦慮來自繁複瑣碎的生活,來自鬱鬱不得志的工作,來自雞飛狗跳的家庭,其實所有的焦慮都是一種自我情緒無處宣洩的結果,得不到理解,看不到希望,有時候差的只是一個擁抱。日劇一直堅守著這種“感同身受”的路子,將故事的熱點話題度先立,再將共情心理以女性主角的視角感性化搭建,這樣的模式,無疑更容易讓觀眾接受並開始思考。
以上日劇不是第一部觸碰女性現實主義的劇集,也絕不會是最後一部。在關乎女性在現實中會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探索上,日劇目前走在前端,但也從不安於就此止步。
(文/秋小墨劇評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