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鼎湖當日棄人間,破敵收京下玉關。慟哭六軍盡縞素,衝冠一怒為紅顏。」這是清初詩人吳偉業《圓圓曲》中的名句。作者以鮮明的態度,諷刺了吳三桂為了秦淮名妓陳圓圓被掠而降清的漢奸行徑。相傳吳三桂讀到這首詩後十分不安,他曾以重金饋贈吳偉業,懇求他毀版刪改,可詩人毫不動情,硬是留下了這首幾百年來流傳不衰的佳作。這首詩不僅道出了一段悲戚的歷史故事,也讓吳三桂背負上因為一個女人而降清做漢奸的千古罵名。
漢奸,無論在什麼時候,都是最受鄙視的敗類。僅僅為了一個女人,一名歌妓,一個愛妾,就能夠讓吳三桂拋棄民族社稷,丟掉忠義名節?再者,吳三桂素與清兵為敵,長期的邊釁使他與清人積怨頗深,不到萬不得已,吳三桂也絕不會投靠與他有著深仇大恨的夷狄清廷。或許吳三桂最終降清,是由當時的嚴峻形勢所決定的。說的直接一點,他是讓李自成和多爾袞逼成漢奸的。
明朝滅亡後,中國北方存在三股力量,一是已經攻克北京的李自成,二是關外虎視眈眈的多爾袞,三是以吳三桂為代表的明朝殘餘。三者中,吳三桂的勢力最弱,而且處於李自成和多爾袞的夾擊之中。他無力與任何一方抗衡,必須要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二者中做出抉擇。同時,因為山海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,吳三桂也成為大順軍和清軍爭相拉攏的焦點人物。儘管已經在清廷供職的老上司洪承疇、舅舅祖大壽多次勸他降清,但他考慮到民族大義,吳三桂決定寧可歸順李自成,也決不當受人唾罵的漢奸。
吳三桂是在從山海關趕赴北京的路上中途反悔的。這是因為他先後接到兩個密報:一是李自成實施的「追贓助餉」政策,使他的父親吳襄遭受到了嚴重拷掠;二是李自成部下劉宗敏霸占了他的愛妾陳圓圓。這兩個消息,對於躊躇滿志、一心歸順大順政權的吳三桂來說,不啻為當頭一棒。家財被搶,父親被抓,愛妾被佔,不僅讓吳三桂蒙受奇恥大辱,也讓他感覺到了農民政權的野蠻和狹隘,這使他對大順政權產生了強烈的不滿和失望。憤怒之下,吳三桂斬掉李自成派來的使者,聲言與其不共戴天。
重新佔領山海關後,吳三桂給父親寫了一封訣別信。內容大致如下:「父親既然不能當忠臣,兒子也不能當孝子了。父子今日訣別。請您儘早打算,否則賊人就是把你放到鼎俎旁邊,我也顧不上了。」吳三桂的這封信,明裡是寫給父親的,暗裡矛頭卻直指李自成,這不僅是父子生死訣別,更是他與農民軍的徹底決裂。為了「討賊」,為了「復明」,吳三桂決定向清廷「借兵」,答應事成後「裂地以酬」,並且規定清軍只能中協、西協入境參戰,東協山海關仍由他自己牢牢掌控。從借兵盟約和軍事安排上,可以看出吳三桂當時完全是站在了明朝的立場上,與多爾袞部涇渭分明,並沒有與世人所說的那樣投降清廷。
吳三桂的態度,引起了李自成的警覺和恐慌,他決定先發制人,親征吳三桂。在李自成十萬大順軍的猛烈攻擊下,吳三桂軍隊完全處於劣勢,大有全線崩潰之險。但此刻已經厲兵秣馬多時的多爾袞部卻陳兵關外,違背盟約,見死不救,遲遲不肯參戰,一直在觀望,一直在等待,吳三桂多次派人求救也不見效。無奈之下,吳三桂只得親率精銳騎兵突圍至多爾袞營中,磕頭跪拜,聲淚俱下,請求多爾袞按照盟約立即出兵。多爾袞卻趁火打劫,以兩軍不易辨認為由,強令吳三桂剃髮稱臣,才肯出兵。因為軍情緊急,形勢所迫,容不得吳三桂猶豫,他當即答應剃髮。剃髮,標誌著吳三桂正式降清。多爾袞十二萬人馬的突然參戰,使整個戰局發生了驟變,李自成部一敗塗地。
吳三桂降清,是當時客觀形勢下多種因素相互交織、相互作用的結果,而陳圓圓被掠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偶然因素。當然,吳三桂降清確實也受到了陳圓圓被霸占一事的影響,但是起關鍵作用的應該還是當時特定的國內形勢和歷史環境。可以說,是李自成及其部下一系列不合時宜的錯誤做法,以及陰險狡黠的多爾袞隨後虎視眈眈、狼子野心般的趁火打劫,使走投無路的吳三桂在被逼無奈之下,違心的選擇了投降清廷當漢奸的道路。「衝冠一怒為紅顏」的說法有失偏頗。
文章來源: 中時電子報